咖哩是起源於南亞的食品,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出現,其特點是以多種香料作為材料,通常包括薑黃粉、辣椒或乾辣椒。從咖哩樹的葉子做成的咖哩料理可能會辣,但許多咖哩沒有這種成分。在原有的傳統美食,每一道菜精確選擇香料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傳統,宗教習俗的問題,並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的偏好,這菜餚因其成分,調味和烹飪方法,而有特定的名稱叫法。傳統上香料可以在不同的時間,在烹調過程中添加,產生不同的結果。指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調料,常見於印度菜、馬來菜、泰國菜和日本菜等,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。
咖哩對印度人來說,就是「把許多香料混合在一起煮」的意思,有可能是由數種包括有紅辣椒、薑、丁香、肉桂、茴香、肉豆蔻、黑胡椒以及薑黃粉等數十種香料所組成。因此,家庭依其口味和喜好所調出來的咖哩都不一樣。
咖哩飯中含有連中藥也會使用的香辛料,屬於「護眼超級食物」。而且大部分的香辛料具有幫助腸胃消化、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。此外,吃咖哩飯還能增加腦內的血流量及活化大腦功能,絕對是老少咸宜的最佳菜單。
文章轉載來源:
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56218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92%96%E5%93%A9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